Home 特色文化展示 观察|从扬州到仁寿,见证中国半马跑入新时代

观察|从扬州到仁寿,见证中国半马跑入新时代

奖金额度/冠军奖金设置

奖金方面,除冠军奖金外,部分赛事设置了从赛道纪录、国家纪录乃至世界纪录的破纪录奖金。

冠军奖金最高的,是扬州半马,男、女冠军的成绩在1:01:00/1:10:00以内,可以获得17150美元的奖金;在此标准之外,则是10000美元——同样的成绩标准之下,仁寿半马的奖金金额与扬州半马十分接近,奖金金额为12万元或7万元。

上海半马和北京半马的冠军奖金分别为10000美元和50000元,但北半同样有成绩要求,需要男、女冠军的成绩在1:01:00和1:10:45以内。

厦门的两场半马冠军奖金相对较低,分别为20000元(海沧)和10000元(环东)。但这两场赛事都设置了丰富的破纪录奖:海沧有15000美元的赛道纪录奖金,30000美元的国家纪录奖金,甚至150000美元的世界纪录奖金(六大半马中,只有海沧和扬州设置了世界纪录奖金,扬州的金额为28600美元);环东则和眉山仁寿一样设置了20万元的国家纪录奖金,另有30000元的中国境内最好成绩奖金——这是唯一设置境内纪录奖金的赛事,目前男、女半马的中国境内纪录均属于肯尼亚选手,分别为59:37和1:07:21,来自去年北京半马的布莱恩·奎莫伊(Brian Kwemoi)和2016年扬州半马的佩雷斯·杰普切切(Peres Jepchirchir),后来的东京奥运会女子马拉松冠军。

赛道纪录

赛道纪录方面,北京半马和扬州半马分别持有目前的男、女半马中国境内最好成绩,眉山仁寿是新晋的男、女半马国家纪录赛道,厦门环东则拥有男子半马前国家纪录。值得注意的是,张德顺的两个最快半马成绩——1:07:55和1:10:34——分别是眉山仁寿和厦门环东的赛道纪录。

综合评分

世界田联金标赛事、男女国家纪录加持、20万元破纪录奖金及同样不菲的冠军奖金,这一切让眉山仁寿半马成为当之无愧的国内第一半马赛事。

在对全国半程马拉松赛事进行综合评估后,我们根据赛事标牌及IP、奖金设置、赛道纪录等因素,针对国内六场顶级半马赛事的综合评分如下:

论成绩,

谁曾是王冠上的“宝石”

翻开中国马拉松四十余年的历史,有一场曾集合了成绩、标牌、影响力的知名赛事:扬州鉴真半程马拉松。

在早年,半马更像大型马拉松的“附属”项目,而扬州是以半程为主打,自2006年创办以来一步步走向巅峰,承担过国内半马锦标赛,同时囊括中国田径金牌和世界田联金标头衔,自然也见证了高水平选手表现。

2008年,周春秀在这里跑出国人女子选手最好的1小时08分59秒,至今依然是中国女子选手境内最好成绩;一年之后,董国建的1小时02分51秒成为国人男子半马纪录,保持了十三年之久。

2015年,埃塞名将格雷姆(Mosinet Geremew)跑出的59分52秒,成为中国境内最快的半马表演;第二年,肯尼亚的捷普切切(Peres Jepchirchir)以1小时07分21秒夺冠,至今依然是国内最好的女子半马成绩。

直到2020年之后,才有其他赛事接近和超越了扬州半马的辉煌。

始于2020年的厦门环东半马,主打快速赛道特色,首届比赛,云南选手张德顺就以1小时10分34秒夺冠,创中国女子十余年来半程最好成绩;2022年,彭建华在此以1小时02分30秒刷新国人纪录,同场的董国建也1小时02分37秒超越自己的PB;2023年,小将王文杰的1小时02分34秒险些再刷新纪录……

高额奖励,更易催生好成绩

马拉松赛事的标牌等级制度,要求对应的赛事在奖金和特邀选手上达到世界田联的标准——强大的选手和高额奖励更容易催生好成绩,这一点在国际大赛上屡见不鲜。

近年来,国内半程马拉松也在这两方面做足了功课。

以刚刚结束的眉山仁寿为例,2021年,云南小将蒋发坤1小时03分02秒刷新赛道纪录,这让赛事组织者看到了更好成绩的可能,在今年就见证了国内男、女半马纪录更新,作为全国半马锦标赛首站,冠军奖励高达12万元人民币,打破中国纪录的首位选手将获得20万奖励。

▲2024仁寿半马,作为全国半马锦标赛首站,冠军奖励高达12万元人民币,打破中国纪录的首位选手将获得20万奖励。

不仅是仁寿半马,越来越多的半马将打破国家纪录作为奖励,或者选择提升对应的名次奖金。

比如厦门的两场半马,环东的冠军奖励1万元,打破国家纪录奖励20万元;海沧半马的冠军奖励在去年提升为2万元,设置了破世界纪录奖(15万美元)和破国家纪录奖(3万美元)。

当然奖金并非拿到名次就可以收入囊中,名次和成绩细分让比赛的竞争更激烈,这也是让选手们在终点前拼命冲刺的原因。

今年的扬州鉴真半马冠军奖励1万美元,前十五位都有奖金可拿;如果男子冠军跑进61分、女子冠军跑进1小时10分的话,奖金可以达到1.7万美元;相似的奖励机制还出现在北京半程马拉松,全额冠军奖励5万元人民币,但需要男子跑进61分和女子跑进1小时10分45秒。

这些案例为赛事组委会和运动员们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:如何利用奖金和名次去吸引更好的选手参与,这同样会影响运动员做出比赛选择的判断,但可以预见的是:随着国内赛事越来越“卷”,轻松斩获奖金的日子会越来越遥远了。

京沪双城,顶流IP

国内马拉松的发展上限,势必和所在城市的经济基础、影响力等因素挂钩,因此你在一线城市总会不缺比赛可跑,这里差异化的赛事运营策略,也为半程马拉松的发展带来了更多选项。

这里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北京和上海两座超级城市。

始于1956年的北京长跑节是国内最老牌的路跑活动之一,直到2016年首次升级为半马项目,比赛的起终点和北马相同,更重要的是自2019年后在名额分配上,实现了与“国马”的联动:你参加这场比赛成绩够好,就有机会拿到北京马拉松直通门票,因此在北京跑圈儿素有“上半年跑北半,下半年冲北马”的说法。

虽然这种名额福利未持续太久,北京半程还是在历史上留下了一笔:2023年肯尼亚选手Brian Kirui以59分37秒,改写了中国境内最快半马成绩。

▲2023年北京半马,肯尼亚选手布莱恩·奎莫伊(Brian Kwemoi)以59:37轻松夺冠,不仅创造了北京半程马拉松的赛会纪录,也刷新了埃塞俄比亚名将莫西内特·格雷缪(Mosinet Gerenew)2015年在扬州半程马拉松创下的59:52的中国境内男子半马最好成绩。

上马系列赛也采取了相似的做法,比如2023年的上海半程马拉松,男子前200名和女子前100名可以搭上11月上海马拉松的“直通车”。

不同的在于,上马系列赛的发展大有“上马宇宙”的趋势:除了传统的上海半马,还有上半年要举办的女子半马和苏州河半马,比赛的定位更细分,既有女性跑者专属,也有以地区为主的赛事,对应的效果就是跑友的选择更丰富,也可以收获不同的参赛体验。

当然,能做到同一城市多场大型半马,在国内似乎只有超一线城市做得到;对于其他城市赛事,最要紧的是找到自己的定位,实现差异化运作以吸引对应的目标人群。

2024,可以期待更多

翻开中国男、女半程马拉松历史排行榜单,呈现出的是两种截然相反的局面:女子曾经有过世界级大赛夺冠的辉煌,尤其以孙英杰在2004年印度的1小时08分40秒最为耀眼;男子半程的顶级选手成绩,在2022年之后高开高走。

这一切过往都在眉山仁寿半马有了传承,让人们看到了中国选手在半马项目的巨大潜力。

如果将视野放宽一些,自2022年厦门环东之后,国内马拉松和半马纪录几乎更新了一轮;随着更多好成绩的涌现,我们可以期待哪位女选手,去刷新尘封了21年的国家女子全马纪录。

2024年马拉松赛季刚刚开始,这一年会有更多的惊喜吗,从现在开始期待吧!

-END-
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