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后一舞!21岁跳水名将全运谢幕战,仅列第五,黄金时代太短暂
2018 年,14 岁的张家齐第一次参加国际大赛 —— 亚运会,就一举拿下了女子双人 10 米台的金牌。站在领奖台上,她穿着红色的运动服,胸前挂着金牌,脸上还带着孩子气的笑容,却已经展现出了超越年龄的从容。这枚金牌,让她一战成名,也让更多人记住了这个会 “压水花” 的天才少女。接下来的几年,是张家齐的 “黄金时期”。2019 年世锦赛,她再次斩获双人 10 米台冠军;2020 东京奥运会,她和陈芋汐搭档,在女子双人 10 米台的比赛中,一路领先,最终以巨大的优势夺得金牌。当裁判打出最后一个分数,确认夺冠的那一刻,张家齐和陈芋汐紧紧抱在一起,喜极而泣。
那时候的她,站在奥运最高领奖台上,国歌奏响,国旗升起,少年老成的模样让人动容。在跳板上,她从容不迫,每一次起跳都精准有力,每一次入水都如利剑穿波,惊艳全场。谁也未曾想,属于她的黄金时代会如此短暂,短到让人来不及细细回味,短到在 21 岁的年纪,就不得不面临职业生涯的转折。
二、奥运荣光!少年老成的冠军之路
东京奥运会的那枚双人金牌,是张家齐职业生涯最耀眼的勋章。回想那场比赛,至今仍让人热血沸腾。作为夺冠热门,张家齐和陈芋汐从预赛到决赛,一直保持着稳定的发挥,每一轮动作都完成得无可挑剔。决赛中,她们第一个动作就拿到了高分,为整场比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。之后的几轮动作,两人配合得愈发默契,起跳高度一致,空中姿态同步,入水角度精准,压水花技术更是发挥到了极致。尤其是最后一轮的 5253B 动作,难度系数 3.2,她们完美地完成了这个动作,入水时的水花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,裁判们纷纷给出高分,最终她们以总分 363.78 分的绝对优势夺冠。
站在领奖台上,张家齐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,可谁能想到,这份从容背后,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付出。为了备战奥运会,她和陈芋汐每天要进行 8 个小时以上的训练,除了技术训练,还要进行体能训练、心理训练。为了提高动作的稳定性,一个动作要重复练上几十遍、上百遍,直到形成肌肉记忆。奥运会前的封闭训练期间,张家齐想家了,只能通过视频和父母联系。每次视频,她都会笑着跟父母说自己一切都好,让他们不用担心,可挂了视频后,却会偷偷抹眼泪。但她知道,作为运动员,为国争光就是她的使命,再苦再累也不能放弃。
除了训练的辛苦,伤病也是运动员最大的敌人。跳水运动对身体的冲击很大,长期的训练让张家齐的手腕、脚踝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。有一次训练时,她的手腕旧伤复发,疼得连杠铃都举不起来,可她只是简单处理了一下,就继续投入训练。她说:“离奥运会越来越近了,我不能因为这点小伤就耽误训练,我想拿金牌,想让国旗为我升起”。
东京奥运会的夺冠,让张家齐成为了全民偶像。回到国内,她受到了热烈的欢迎,各种采访、活动接踵而至。可面对突如其来的名利,张家齐并没有迷失自己,她依旧保持着低调、谦逊的态度,很快就回到了训练基地,投入到新的训练中。她知道,运动员的职业生涯很短暂,只有不断努力,才能保持自己的竞争力。
那时候的她,意气风发,所有人都以为她会在跳水界创造更多的辉煌,可谁也没想到,生理发育带来的挑战,会来得如此之快。
三、生理极限!跳水天才的成长之痛
在跳水界,有一个不成文的 “魔咒”:很多年少成名的女运动员,在进入青春期后,都会因为身体发育而面临职业生涯的瓶颈。张家齐也没能逃过这个 “魔咒”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张家齐的身体开始发生变化,身高和体重都有所增加。对于跳水运动员来说,这意味着需要重新调整动作的力度、角度和节奏,才能保持动作的稳定性和入水的效果。以前那些轻松就能完成的动作,现在做起来却变得异常困难。
为了控制体重,张家齐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。她严格控制自己的饮食,每天的饮食都由营养师精心搭配,高热量、高脂肪的食物一概不碰,甚至连最喜欢的零食都要忍住不吃。有时候训练强度大,她饿得头晕眼花,可还是坚持遵守饮食规定。除了控制体重,她还要花更多的时间打磨技术。因为身体的变化,以前的动作习惯已经不再适用,她需要重新学习、重新适应。每一个动作,都要从头练起,一点点调整细节,找到最适合自己现在身体状态的发力方式。
那段时间,张家齐的训练变得异常艰难。有时候一个动作练了几十遍都达不到理想的效果,她会忍不住着急、难过,甚至偷偷哭鼻子。可哭完之后,她还是会擦干眼泪,重新站在跳板上,继续练习。她的教练看在眼里,疼在心里,经常安慰她:“别着急,慢慢来,你的天赋还在,只要坚持下去,一定能克服困难”。可现实往往比想象中更残酷。在之后的几次大赛中,张家齐的表现虽然依旧稳定,但已经很难再达到巅峰时期的水平。尤其是在面对全红婵、陈芋汐这些后起之秀时,她的优势渐渐消失。全红婵的天赋异禀、爆发力惊人,陈芋汐的发挥稳如磐石、技术精湛,她们都处在身体状态的黄金时期,给张家齐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。
2021 年全运会,张家齐和陈芋汐搭档,成功卫冕了女子双人 10 米台的冠军。可在单人比赛中,她只拿到了第四名的成绩。那时候,很多人已经看出了她的困境,但大家都以为她能挺过去,能重新找回巅峰状态。可谁能想到,身体发育带来的影响,远比想象中更持久。之后的几年里,张家齐虽然一直在努力训练,可成绩始终没有太大的突破。在国内的选拔赛中,她多次面临被淘汰的风险,有时候甚至需要通过附加赛才能获得参赛资格。
对于一个曾经站在奥运最高领奖台上的运动员来说,这样的落差无疑是巨大的。但张家齐从来没有想过放弃,她依旧每天坚持训练,依旧在为自己的跳水梦想努力着。她说:“我喜欢跳水,我不想因为身体的变化就放弃自己热爱的事业,只要还有机会,我就会一直坚持下去”。
四、最后一舞!全运赛场的遗憾谢幕
本届全运会,张家齐选择参加女子双人 10 米台的比赛,这也是她的 “最后一舞”。赛前,很多网友都在为她加油打气,希望她能在职业生涯的收官之战中,拿到一个满意的成绩。可这场比赛的竞争,远比想象中更激烈。对面的跳台上,站着天赋满溢、屡次刷新纪录的全红婵,还有她曾经的搭档、如今的竞争对手陈芋汐。全红婵和陈芋汐的组合,实力强劲,从预赛到半决赛,一直占据着领先位置。而张家齐和新搭档的组合,虽然也发挥出了自己的水平,但和顶尖组合相比,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。
其实,这场较量,早已超越了单纯的竞技比拼。张家齐的对手,从不是身边的同龄人,而是无法逆转的生理极限,是悄无声息流逝的岁月本身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她的身体灵活性、爆发力都有所下降,而全红婵、陈芋汐正处在职业生涯的上升期,身体状态、技术水平都处于巅峰。比赛中,张家齐和搭档每一轮都拼尽全力。起跳、腾空、入水,每一个动作都做得格外认真,尤其是压水花技术,依旧保持着很高的水准。可即便如此,她们的得分还是一直落后于全红婵、陈芋汐的组合。
到了最后一跳,张家齐深吸一口气,站在 10 米高的跳台上,眼神坚定。她和搭档对视一眼,点了点头,然后纵身起跳。在空中,她们完成了一系列优美的动作,最终平稳入水。虽然水花控制得不错,但因为前面几轮的分差较大,最终还是没能实现反超。当得分定格,张家齐和搭档最终获得了第五名的成绩。这个成绩,或许不够亮眼,甚至有些遗憾,但对于 21 岁的张家齐来说,却成为了她跳水职业生涯的注脚。
比赛结束后,张家齐站在跳台上,看着身边的对手们庆祝,脸上露出了一丝落寞。可很快,她就调整好了情绪,和搭档一起,向现场的观众鞠躬致意。面对记者的采访,她笑着说:“我已经拼尽全力了,这个成绩虽然有点遗憾,但我也接受。感谢大家这么多年来对我的支持和鼓励,跳水带给我的东西太多了,我会永远铭记这段时光”。现场的很多观众,都为她感到惋惜。有人忍不住哭了出来,有人在台下喊着 “张家齐加油”。大家都知道,这个曾经惊艳全网的 “水花精灵”,要和她热爱的跳水赛场说再见了。
五、遗憾背后!拼搏的痕迹永不褪色
有人说,竞技体育的残酷在于 “长江后浪推前浪”,总有人会被后来者超越。但张家齐的遗憾,更像是一种温柔的提醒:天才的绽放或许有期限,但拼搏的痕迹永远不会褪色。21 岁的她,用 “最后一舞” 诠释了坚守的意义。即便未能站上领奖台,那些日复一日的训练、咬牙坚持的瞬间、面对困难不放弃的勇气,都值得被铭记。从年少成名的奥运冠军,到面临身体发育的困境,再到全运赛场上的遗憾谢幕,张家齐的跳水生涯,虽然短暂,却足够精彩。
在她的职业生涯中,她拿到过奥运冠军、世锦赛冠军、亚运会冠军,这些荣誉见证了她的天赋和努力。但比荣誉更珍贵的,是她在面对困难时的坚持和隐忍。当身体发育带来的挑战袭来,她没有退缩,而是选择迎难而上,用更多的努力去弥补身体上的不足。记得有一次,她在训练中因为动作失误,不小心呛了水,被救上岸后,她咳嗽了很久,可休息了没一会儿,就又重新站在了跳台上。教练劝她多休息一会儿,她却说:“没关系,我还能练,多练一次,就多一次进步的机会”。
还有一次,为了备战一场重要的比赛,她连续训练了十几个小时,累得直接在训练馆的椅子上睡着了。教练心疼地给她盖上衣服,可她醒来后,第一句话就是:“我还能再练一会儿”。这些看似平凡的瞬间,却最能体现一个运动员的精神。张家齐用自己的行动,告诉我们什么是坚持,什么是热爱。她让我们明白,真正的成功,不仅仅是拿到多少荣誉,更是在面对困难时,不放弃、不退缩的勇气和毅力。
虽然张家齐的跳水生涯落幕了,但她在跳台上留下的每一滴汗水、每一次跳跃,都已成为中国跳水事业的珍贵片段。她的故事,也激励着更多年轻的跳水运动员,为了自己的梦想努力拼搏。
六、新的赛道!“水花精灵” 的人生新篇章
赛场从不是永恒的舞台,总有人登场,有人退场。张家齐的全运之旅落幕了,但这并不是终点,而是另一种开始。对于未来的规划,张家齐在采访中透露,她会暂时告别跳水赛场,回到学校继续学习。其实,在训练之余,张家齐一直没有放弃学业,她利用训练间隙,自学文化课,希望能弥补因为训练落下的功课。
很多网友都为她的选择感到高兴,纷纷留言祝福:“希望齐姐在新的赛道上,也能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”“好好读书,未来一定会有更好的发展”“感谢你为中国跳水带来的荣耀,祝你前程似锦”。虽然离开了跳水赛场,但张家齐的生活依然离不开体育。她表示,自己以后可能会从事与体育相关的工作,比如当教练,把自己的跳水经验传授给更多喜欢跳水的孩子。她说:“我热爱跳水,我希望能为中国跳水事业的发展,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”。
回想张家齐的跳水生涯,从年少成名到遗憾谢幕,有荣耀,有坚持,也有遗憾。但这些经历,都成为了她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。21 岁的她,虽然告别了跳水赛场,但她的人生才刚刚开始,未来还有无限可能。曾经的 “水花精灵”,虽然不再站在 10 米跳台上,但她在赛场上展现出的拼搏精神、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不拔,都将永远激励着我们。愿张家齐在人生的新赛道上,能够一帆风顺,依旧能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,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。
最后,咱也想跟张家齐说一句:谢谢你,让我们看到了跳水的魅力,看到了坚持的力量。未来的日子里,不管你选择什么样的道路,我们都会一直支持你!你对张家齐的跳水生涯有什么印象?你期待她在新的赛道上有怎样的表现?欢迎在评论区跟咱唠唠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