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me 传统赛事介绍 到了年底,44岁的邹市明又要登上拳台比赛了!

到了年底,44岁的邹市明又要登上拳台比赛了!

邹市明,44岁的他,又将在年末重返拳台。有人质疑这不过是他借机炒作,为的是挣点钱。他却大方回应,说既能满足内心情怀,又能顺带赚些收入,何乐而不为。毕竟,比起所谓的情怀,如今的他更迫切需要金钱来维持生活。

时间回到七年前,邹市明怀着满腔热情投身创业,结果却亏损了至少两个亿。这段惨痛的经历,让他至今谈及“情怀”仍心有余悸。有人早就提醒过:商场如同战场,情怀并不能当饭吃。但最终,他还是选择回到拳台,再度追寻心底的那份坚持。

理解他的选择并不难。中年的邹市明,负债累累,不仅要面对银行的催款,还欠下亲友的借款。哪怕年底的比赛只是表演赛,但靠自己的双手赚钱从来不是丢人的事。只是,看着他带伤拼搏,令人心疼不已。

其实,邹市明的身体早已亮起红灯。因为年轻时过度训练,早在2017年底,他就被诊断出双眼眶多处骨折、轻度白内障、玻璃体浑浊等问题,甚至左眼一度失明,视力仅剩下0.1,几乎处于半盲状态。这种情况下继续比赛,无疑是拿生命在换钱。

他原本手里也存有积蓄,本该过上安稳的日子,却因为创业失败,不得不在44岁时再次上台拼搏。人们好奇,他到底是如何在短短七年里把两个亿折腾光的。深入了解后才发现,这与他的认知局限和经验不足密不可分。

展开全文

当年,他与妻子冉莹颖一拍脑门,决定在上海开设一家拳击馆,面积足足有1.8万平方米,相当于两个半足球场那么大,几乎是一座体育公园。为了增加多元化的氛围,还引入了咖啡馆、酒吧和餐厅,走的是高端路线。然而高端意味着高投入,仅房租每月就过百万,加上人员工资,成本极高。

刚开业时,他们信心满满,却很快发现盈利模式难以为继。除了开张第一个月稍有收入,之后几乎一直在亏损。再加上疫情的冲击,问题更加严重。他们花了两年时间选址,却忽视了周边消费群体和人口密度,这无异于埋下隐患。

现实也很残酷:普通人承担不起高昂的拳击课程,而富裕家庭的孩子更愿意去学马术和高尔夫。甚至邹市明自己的孩子,也没选择拳击。可以说,除了“邹市明”这个名气,他们几乎没有其他优势。

更令人感到无奈的是,邹市明在创业过程中,仍沉浸在“拳王”的光环里,时常用运动员的方式处理管理事务。一方面强硬展示自己是老板,一方面又想和员工打成一片,结果既不像领导,也不像朋友,团队氛围十分压抑。加上临时拼凑的班底,缺乏专业能力,导致企业在关键时刻频频掉链子。

为填补亏空,他们不得不卖掉在北京、贵州、上海以及美国的房产,只留下自住的一套。冉莹颖甚至开始变卖自己的奢侈品。回头看,他们选择创业,本是想让邹市明在退役后找到新的方向,不至于空虚无聊。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,最终让他们尝尽苦果。

不过,无论责任在谁,这都是夫妻俩共同经历的试炼。邹市明虽在商场失利,但他依旧在拳台上坚持,为了生计,为了还债,也为了让更多人看到中国拳手的身影。他曾说过,继续站在这个舞台,不是为了胜负,而是希望唤起大家对拳击的关注。

创业的失败并不能定义他的人生。相反,他在困境中依然努力拼搏的姿态,更值得尊敬。愿他未来在赛场内外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,不仅赢得掌声,也收获属于他的安稳生活。祝愿他的人生能重新点燃光芒,迎来新的希望与辉煌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